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牲口进家(1 / 3)

加入书签

家里玩具不少,睿睿这小娃娃偏偏很喜欢别的小娃的玩具。

也不知什么毛病。

还好睿睿这娃完美的传承了陈凌和王素素的基因,生的极其漂亮,白白胖胖的,粉雕玉琢,跟瓷娃娃一样,干净可爱,极为讨人喜欢。

村里的小娃子很喜欢和他玩,有好吃的,好玩的都惦记着这小子。

一个个期盼着睿睿会在地上跑了,带着他出去疯。

在王聚胜家里待了会儿,眼见着人家快做午饭了,他们便不再多留,抱着娃往回跑。

王聚胜是看出来周卫军惦记着地瓜干,就搞了大半袋子让他提上,让这老小子高兴地合不拢嘴,当即塞给王聚胜半包好烟。

“你们村好东西就是多,我取景一般在江南,很少在北方农村待这么久,在你们这儿我都舍不得走了。”

周卫军一边走一边往嘴里塞地瓜干,跟一只大老鼠似的大吃大嚼个不停,让睿睿趴在陈凌肩膀不住的看他。

“这才哪儿到哪儿,老周你这吃得都是些小玩意儿,真正的好东西还没吃到呢?”

陈凌说着,就顺嘴给他举了几个例子,天上飞的,水里游的,山里跑的,把周卫军听得直流哈喇子。

“好家伙,那我可得多留上一阵子啊。”

好吃的又多,在这里睡得又香,这么好的地方,周卫军是真真正正的舍不得走。

本想着就是见见笔友,简单过来耍耍,哪想到这里竟然会给他这么大的惊喜。

这里家家户户没有电视,没有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。

但是能玩的一样也不少。

才在村里待了没几天,就感觉心灵仿佛得到洗涤一样,整个人身心平静了许多,消去许多浮躁。

早晨的时候,听着悦耳的鸟叫声醒来,晚上吹着柔柔的晚风,上山逛逛,或者在田野里遛狗。

或者和陈凌两个一起,去附近的村子找些老人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口技。

也知道了许多当地有关鸟儿的趣闻。

比如“呱呱呱咕”的四声杜鹃。

当地人会把它悠远宁静的叫声编成农谚似的顺口溜,如:“呱呱呱咕,磨镰磨锄,呱呱呱咕,打麦种谷……”

因为听到它频繁的叫声,意味着麦收时节要到了。

再晚了,就是叫声变了的时候,它会叫:“算黄算割,算黄算割……”

为什么这么叫呢?因为快下雨了,麦熟来不及收,会造成巨大损失的。

周卫军也知道了那个懒汉耽误麦收变成布谷鸟的故事。

总之,这位长了一副钢铁侠相貌的老文青,这一趟是收获良多。

农村另有广阔天地,这话真是不假。

大家不是与世隔绝,只是缺少电视机、电脑等玩意儿,外人所认为的流行的娱乐活动。

实则从小娃娃就能看出来,他们的娱乐活动是并不少的。

逮鱼摸虾,爬树抓鸟,玩得也相当开心。

大人们也是近水知鱼性,近山识鸟音。

斑鸠有故事。

杜鹃有故事。

山雀也有故事。

人们闲暇时刻,会根据它们的叫声或者懒惰勤快的脾性,为它们赋予人性的光彩。

短短几天的了解,让周卫军这个老文青目眩神迷。

觉得这比城市里有意思多了。

但他却没能如愿以偿的待多久,前后不过五天,就有人打来电话,把他喊走了。

老周这人有意思。

别看像是个小学生一样,又有点文青。

但他去谁家也不会太过打扰人,加上出手大方,村民们挺喜欢陈凌带着他去家里玩的。

开车离开的时候,王聚胜还跟着陈凌送了送这老小子,因为这老小子临走前把他家辣酱和地瓜干买光了。

别的村民家的腊肉也买走不少。

倒是让陈凌收获不少人情,人家都让他下次家里再来这种朋友了,就多去家里坐坐,别怕他们会麻烦。

让陈凌一阵无言,感情自己还为大伙儿创收了咋地?

……

老周这个笔友走了。

陈凌倒是依然抱着娃经常在外晃悠。

最近他还是想找个合适的母猫的。

春上发情的母猫不少。

可惜陈王庄不好找,他这两天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娃,去别的村里拜访些老友,或者赶赶集,找几只猫,顺带着挑一挑牲口。

几次下来呢,倒是把牲口挑好了。

春天暖和了后,骡马等大牲口发情得多,正是交易频繁的旺季。

但是今年由于天旱,牲口生病的可是不少。

价格倒是比往年更低一些。

当然了低不低的,这对陈凌来说不痛不痒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